2006年2月26日 星期日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孩子卡勒得˙胡塞尼著,木馬文化出版2005

 

  感謝該死的無線網路時常不穩定地斷線,讓我不安定的心思足以平靜地讀完這本書;我相信,其中有隻看不見的手安排著,像一名阿富汗人深信著真主阿拉一樣。我得先說,簡介真是不可靠的東西。 


  原本我以為這本書像其他偉大的文學巨著一樣,有著深奧並等待被了解或者被誤讀那樣的隱喻,但或許是我沒慧根,我只讀見它極其平凡而煽情的故事情節。說平凡其實也許並不恰當,畢竟其中的情節有著我們這一代所不能夠想像的,面對戰爭侵略以及民族存亡的情感。然而,讓我失控般紅了眼眶,把鼻頭擤成蓮霧似的東西,卻是在相對下更微乎其微的個人情感。 


  當故事來到那一年的晦暗小巷,受到灰黑天色隱匿的傷害和背後那懦弱的背叛時,我不禁想起自己極力想藉著遺忘來寬容自己的懦弱,多麼雷同的背叛,「一個不能夠捍衛自己的男孩,會變成不能夠捍衛其他事物的男人。」作者好像是這麼說的。其實作者所欲闡述的層面和我所要引用的並不相關,但心得就是這麼主觀的東西。 


 

  看著阿米爾與其父親的關係,也許他們並不親密,但在他的父親死去之際,他仍悲慟的不能自已。 

  「生命繼續不斷往前,爸爸已遺留在後。」p.173 


  「很快的,我們也要離開,而這將是第一次,爸爸孤獨自處。」p.174 

  這就是愛,就是關於親情的愛,是嗎?阿米爾與他父親的關係、莎拉雅與她父親的關係,同樣都在他/她年輕氣盛時鬧的不可開交,而其父親的病痛卻是春天來臨之前的,第一片雪融化的契機。這彷彿是種隱喻。

 

 

 

 

 

  我的原生家庭幾乎殘破得連身在其中的人都不忍卒睹。那裡像個泥沼,從那裡出入的每個人滿身的爛泥巴,又酸又臭,沒有人想要接近,沒有人帶著憐憫之心扶他們一把。因為連他們本身都是爛泥,扶上了牆都會自己碎裂剝落,受到憐憫只不過是種無謂多餘的奢侈。於是那泥濘擴大延伸至他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已經沒有夠乾淨的清水能洗淨那身的腐臭酸氣。以至於承認他,承認這親情需要莫大的勇氣。還好,我還有可以自恃的青春,雖然我不知道這本錢可以支撐我多久。

 

 

 

 

 

  即便,我的父親沒有值得讚揚的人格,或者倍受誇耀的作為;他也不是一位奮勇沙場,戰勛無數的將軍。他卻還是我的父親,偷一句荒人說過的:「親情是種美麗的暴力」。就本質上的親情而言,愛是沒有也不能夠存有前提條件地存在;是不能夠因為任何道德或非關道德的過失缺陷而受到抹滅無視的牽繫。因為我在女兒身上發現了我對她的牽繫,於是姑且不論我的父親有否,我想我對他確實有同樣的牽繫存在。只是從前我未曾承認那樣幾近細微透明的東西,但若我此刻不對自己坦承,我要以怎麼樣的立場愛我的女兒?

 

 

  也許,是因為和故事情節相同的原因:他病了。身上大大小小,我尚不能體會的病痛,讓他被感覺起來可憐,即使我知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憎之處的道理,但我能不能恨他一輩子?我是否要懷抱著憎恨與我同生共死?答案其實我的心底早就設定好了,我不願意到最後連自己都恨起自己。就是這樣而已?寬恕其實沒有什麼道理,就是這樣而已。



1 則留言:

魚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