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錯誤的因果關係】

【錯誤的因果關係】
 
看看以下這段標題:「經科學研究證實:長期使用某某牌洗髮精的婦女,她們的髮質較為強韌。」雖然有「科學」加持,使這段陳述看來頗能令人信服,不過要是我們仔細想想,便會發現它什麼也沒說。這段陳述不僅沒有說明洗髮精與較強韌的髮質之間有何關係,相反地,它可能還隱含著一個顛倒過來的推論:髮質較強韌的婦女偏好使用某某牌的洗髮精(說不定洗髮精的包裝上就註明了「強韌髮質專用」)。
 
前不久我讀到一項研究,文中指出:家裡有較多書的學生,他們在學校裡會取得較好的成績。據說這項研究引發了家長們瘋狂的購書潮--典型錯誤的因果關係!事實上,實際的情況應該是:與受過較少教育的父母相比,受過較多教育的父母往往會更加重視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也往往比受過較少教育的父母擁有更多書。並不是書籍創造了學生在成績方面的優勢,而是父母的教育程度,甚至還有他們的基因。
  
關於錯誤的因果關係,還有一個相當有趣的例子:德國的出生率以及德國送子鳥的數量。若我們對照一下兩者在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八七年之見 的發展曲線,會發現這兩條曲線竟然幾近完美地戶向 吻合。如此看來,寶寶還真的是送子鳥送來的囉?當然不是,這全然是一個美麗的巧合,跟因果關係真的八竿子打不著。 
 
結論:關聯性並非因果關係,請張大眼睛仔細分辨清楚。有時推論的方向會完全相反,有時甚至連推論都沒有,就如同你在上面送子鳥與寶寶的例子裡所看到的那樣。
  
__摘自《思考的藝術 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
  
記者報導新聞時,通常會根據關聯性而推論新聞發生的原因,但他不會告訴你這只是他個人的推論,畢竟任何文章都無可避免作者本身的價值觀以及他也許無意識中試圖傳播的個人觀感;更遑論這是一個每個閱聽者都期待「故事性」的時代。
 
所以鄭捷無差別殺人事件發生時,你連他祖宗八代的故事都知道了。但是很少記者會秉持新聞記者的理念,告訴你社會、教育的環節哪裏有問題,對於青少年認同該有的協助哪裏做得不夠好,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類似的問題再度發生。直到下次再有類似的事件發生,我們還是只能知道犯罪者祖宗八代的故事,像看連續劇一樣,好像都是別人的故事,別人的人生走馬燈。
 
又比方說層出不窮的性侵犯罪,我們已經被新聞報導訓練出:「一定是女生穿著暴露」、「誰叫她喝成爛醉」、「誰叫她私生活不檢點」,這樣的關聯性聯想,你看出來了嗎?不管性侵受害者遭受任何待遇,我們檢討的始終是被害者。但穿著暴露,喝成爛醉或是私生活不檢點都可能不是其受害原因,而只是一種關聯性聯想。我們應該檢討的是為什麼我們看見身體暴露較多就覺得是她可能受害的原因?難道不可能正是這種思考模式而埋下犯罪者「他可以侵犯穿著暴露的人,反正她就是想被幹才露成這樣」想法的種子?為什麼我們沒有建立起一種「無論他人的身體如何展露,意識如何不明都不應該任意侵犯他人」的共識?在提到對於事件,以及個人對於社會的責任時,難道事件之外的人都可以免於責任之外嗎?
 
所以在 ‪#‎FreeTheNipple‬ 的活動中,拍下露出乳頭的照片之後,拍照的人也收到一些「指教」,其本身或許沒有意識到那樣的「指教」有多麼不尊重他人對於自己身體所主張的權利;或許你自以為出自善意,但其實你只是犬儒地服膺於社會大眾的觀感,而忘記同樣身而為人,我跟你都應該享有同樣的權利,不被侵犯的權利;然而這樣的指教卻恰恰和犯罪者同樣淪為一種言語上的性侵犯。
 
如果我們在這樣的侵犯之下默不吭聲,不做任何一點自我檢討,對於他人身體性別任意歧視而毫無自覺,那麼性侵犯罪就還是會依舊層出不窮。
 
關於Free The Nipple(s),兼論媒體亂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魚飼料